文化生活

员工天地 文苑拾萃

李雯散文——《父亲的果园》-ag真人试玩平台

发布日期:2023-06-20 15:51 来源: 作者:李雯(分析检测中心分析员) 浏览次数:次

自从去年接手了二姑父的那几亩苹果园以后,已经“金盆洗手”好多年的父亲又“重操旧业”,老老实实当起了果农。命运就像一个早就画好的圆,兜兜转转了大半辈子的父亲,仿佛又回到了起点。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年轻的父亲意气风发,全力秉承爷爷“都想当官谁为民”的思想,计划着承包几十亩地大干一番。打我记事起就蹲在院子一角的那台破旧手扶拖拉机就是见证。随着结婚生子分家,生活的重担像小山包一样压上父亲的肩头。三个孩子要吃饭穿衣上学,单纯的种地卖粮已不能满足家里日常开销,父亲学着村里的老把式栽种了十亩苹果树。苹果虽然比小麦玉米黄豆这些农作物收益高,但除了要懂技术,更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和艰辛地劳动。苹果园里一年四季都有干不完的活,打药施肥,修枝剪叶,疏花定果,套袋浇水……每一步都得跟上时节。父亲像一头老黄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耕耘在那一片茫茫绿海中。

为了增加收入,家里还会种上几亩西瓜,养一群牛羊。西瓜虽然要冒着烈日掐头整蔓,但生长周期短,卖了钱刚好赶上孩子们九月份开学。那些时日再去果园或者瓜地时,父亲就会拉上架子车,等到太阳落山夜幕即将降临,匆匆挥舞着镰刀割上满满一架子车的青草。回到家时天早已黑透了,顾不得歇口气的父亲拉开铡刀,母亲在一侧擩草,随着铡刀拉下的“咔咔”声响,两个人挥汗如雨半个多小时之后,墙角一隅堆起了小山一般的草堆,整个院子都氤氲在淡淡的青草气息里,家里的牲口也有了第二天的口粮。累极了的父亲常常一挨炕就鼾声四起。年幼的我们除了在心里埋怨嘀咕跟车卖瓜时的热和累,哪里能体会得到父亲鼾声如雷背后的艰辛不易呢。

冬去春来,乌飞兔走。孩子们飞速长大,眼瞅着一个接一个地上学了,工作了,成家了,有孩子了……父亲和他的果园也一并烙上了岁月的痕迹,满头花白的头发和千沟万壑的面孔仿佛藏着千言万语;那些长了二十多年的苹果树,树身已有碗口粗,枝丫斑驳横生,有着一种老态龙钟的苍虬。

都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了。

被连根拔起的苹果树枝枝丫丫装了几大车,不到一天的工夫,十亩果园夷为平地。父亲一下子清闲了下来。

那几年,母亲轮换着给我们姐弟三人带孩子,父亲一直留在家里。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父亲很快迷上了智能手机里各种发家致富的门路,前前后后投资了好几万元所谓的“加盟费”“引流费”之类,无一不是打了水漂。为此,母亲和父亲怄气吵架,甚至有一年过年也没有回家。作为儿女,我们也十分不理解父亲的做法,完全站在了母亲的一边。父亲既不死心也不听劝,又悄悄订了车票外出打工,说是要挣钱弥补损失。我们再次不能理解,眼里那个乐观豁达的父亲怎么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放着轻松悠闲的日子不过,非要折腾点动静出来。前前后后闹腾了好几年,终于在爷爷奶奶身边离不开人以后,消停了下来。

我暗自庆幸。在我的潜意识里,父亲的所作所为是在给我们脸上“抹黑”。几个儿女虽然没有高官厚禄加持,也没有大富大贵,但也不至于让六十岁老父亲出门打工呀。自父亲归家以后,我们暗暗松了一口气,家里也恢复了以前的一团和气。

父亲终日在家照顾两位老人,洗衣做饭,嘘寒问暖。冬日的午后,阳光斜斜地搭在窗台上,父亲端来热水帮爷爷奶奶一一洗了头发,又添水泡上脚。剪刀和理发器轮番上,待给两位老人理好头发,脚也泡软了。父亲端来小凳子坐在老人脚下,先是用小刀刮去爷爷脚后跟泡软的死皮,再换成指甲刀。爷爷那双饱经风经风霜严重变形的脚指甲稍微长长就会嵌进肉里,需得一点一点往外掏。暖阳下,一个花白脑袋的半老头子给满头银发的老父亲仔细修剪脚趾甲的情景,美成了一幅画。每到这时候,爷爷总是舒服地睡着了……

过完年不久,天气才刚刚转暖,一向身体硬朗的爷爷很突然地去世了。葬礼上的父亲哭得像个孩子,一篇祭父文令听者无不动容抹泪。怎么能不像个孩子呢,无论头发怎样花白,腰背如何佝偻,承欢膝下的每一刻,都是父母眼里未长大的孩子。从此,我的父亲再也没有父亲了,奶奶当之无愧地成了家里的宝。

清明节回家,饭桌前,只见父亲娴熟地帮奶奶洗好假牙戴进嘴里,奶奶那干瘪的脸颊一下子圆润了起来,笑容也更加明媚。我的眼眶突然就湿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心里冒出了陶渊明的这句诗。我的父亲,他爱读书爱学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生性善良豁达乐观,爱护孩子孝敬老人,多年前村里来了叫花子,他也招呼进家里好吃好喝,走时还给带上路费吃食。我们这几个孩子,谁不是踩着父亲的肩膀一步一步长大成人的。而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又为父亲做过什么,我又有什么资格指责父亲呢。

每年的四五月是苹果园最忙碌的时候,疏花定果必须赶在合适的节气里完成,父母每天像上了发条一样紧赶慢赶着抢工。前几日,父亲在视频里说,她和母亲两人套完了四万个育果袋,没有再请人帮忙。看着眼前晒得面容黝黑又略显疲惫的父亲和后面一闪而过的母亲,我心疼又欣慰,无论什么时候,也不管年纪,靠自己的劳动吃饭,难道不是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吗。

兜兜转转的命运虽然是个圈,但在旅途的每一站,都有岁月的馈赠,有撒播的希冀,有风雨的洗礼,有收获的喜悦……回到原点的父亲,出发时那瘪瘪的背包早已鼓鼓囊囊,收获满满。

六月的渭北大地上,父亲的果园里一片绿意盎然。(李雯)



编辑:管理员
网站地图